{{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其转让行为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和程序要求。在商标转让完成后,受让方并非就高枕无忧了,因为商标权仍可能面临撤销与无效的风险。本文将从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探讨商标转让后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情形、原因、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一、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基本概念
商标权撤销与无效是商标法律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形,对商标权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商标权撤销
商标权撤销是指已经注册的商标,因违反商标法规定的事由,由商标局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使其商标权自撤销后失效。撤销事由通常发生在商标权取得之后,如商标注册人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或者商标注册事项,自行转让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或者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
商标权无效
商标权无效则是指已经注册的商标,因欠缺注册的绝对条件、侵害在先权利或者注册人违反诚实工商业习惯等事由,自始无效。无效事由存在于商标权取得之时,被宣告无效的商标权自始不存在。
二、商标转让后商标权撤销的情形及原因
商标转让完成后,受让方取得的商标权并非一成不变,若存在法定撤销事由,商标权仍可能被撤销。
转让后商标权撤销的情形
(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或注册事项
商标转让后,受让方若未经法定程序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颜色或其组合,或者改变注册人名义、地址等注册事项,经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后期满不改正的,商标局有权撤销该注册商标。
(2)连续三年停止使用
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或者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转让后,若受让方未实际使用注册商标,且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停止使用,则该注册商标面临被撤销的风险。
(3)商品质量问题
商标转让后,受让方若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可能引发商标权撤销的后果。
商标权撤销的原因分析
商标权撤销的原因主要在于商标权人(包括转让后的受让方)违反了商标法规定的义务。商标作为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其注册和使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若商标权人滥用商标权,损害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商标权则面临被撤销的风险。
三、商标转让后商标权无效的情形及原因
商标转让完成后,若存在法定无效事由,受让方取得的商标权也可能自始无效。
商标权无效的情形
(1)欠缺注册的绝对条件
商标在注册时若欠缺注册的绝对条件,如不具备可视性、显著性和合法性等,则该注册商标自始无效。商标转让后,若原注册商标存在此类无效事由,受让方取得的商标权也自始无效。
(2)侵害在先权利
商标权若侵害他人在先权利,如商标权、著作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则该注册商标无效。商标转让后,若受让方发现其取得的商标权侵害他人在先权利,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3)注册人违反诚实工商业习惯
商标注册人若违反诚实工商业习惯,如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则该注册商标无效。商标转让后,若受让方发现其取得的商标权存在此类无效事由,应及时向商标局申请宣告无效。
商标权无效的原因分析
商标权无效的原因主要在于商标权在取得时就存在瑕疵。这些瑕疵可能源于商标注册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商标注册、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等。商标转让后,受让方应对取得的商标权进行充分核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商标转让后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法律后果
商标转让后,若商标权被撤销或宣告无效,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商标权撤销的法律后果
商标权被撤销后,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自撤销后失效。受让方将失去其取得的商标权,无法再使用该注册商标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标识。同时,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在撤销之日起一年内不予核准。
商标权无效的法律后果
商标权被宣告无效后,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这意味着受让方自始未取得该商标权,其基于该商标权进行的一切行为均可能构成侵权。此外,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在宣告无效之日起一年内也不予核准。
五、商标转让后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应对措施
商标转让后,受让方为应对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商标权核查
商标转让前,受让方应对取得的商标权进行充分核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这包括核查商标注册信息、是否存在争议或侵权情况等。
规范商标使用行为
商标转让后,受让方应规范商标使用行为,遵循商标法规定的义务。这包括不得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或注册事项、不得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不得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
建立商标权监控机制
受让方应建立商标权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风险。这包括定期监测商标注册状态、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行为等。
积极应对商标权纠纷
若受让方发现其取得的商标权存在被撤销或宣告无效的风险,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商标权纠纷。这包括向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复审或提起诉讼等。
商标转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和程序要求。在商标转让完成后,受让方并非就高枕无忧了,因为商标权仍可能面临撤销与无效的风险。受让方应加强商标权核查、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建立商标权监控机制并积极应对商标权纠纷,以确保其取得的商标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商标局也应加强商标权撤销与无效的审查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